世界通讯!它来了它来了 它带着“黑科技”来了

锦观新闻   2023-06-26 23:08:43

高温下,“小智1号”“小智2号”“小智3号”三个机器人在施工现场忙碌着,它们不仅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操作,还可以无惧高温不间断作业——这就是记者在成都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施工现场看到的。

走进成都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建筑行业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棬子树村1、2组新建住宅及配套设施项目是成都市首批智能建造12个试点项目之一,也是四川省首批智能建造13个试点项目之一。”中国五冶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棬子树村1、2组新建住宅及配套设施项目位于锦江区成龙街道,临近三环路东三段,琉璃立交东南侧。工程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8.48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3.04万平方米,为改善型精装商品住宅项目,其中由中国五冶集团负责实施的总共19栋单体建筑,其中三标段的6栋高层建筑将应用智能建造技术,建筑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结构类型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室一层,地上17层,建筑总高为53.9米。

3个机器人现场“大展拳脚”

记者来到施工现场看到,3台“上岗”的建筑机器人分别为四轮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小智1号”)、履带抹光机器人(“小智2号”)、四盘地面抹光机器人(“小智3号”)。

3个机器人交替进行施工作业,配合默契——

当混凝土浇筑到施工面上时,“小智1号”通过智能激光找平算法以及线控底盘施工技术,实现无人自主运动及高精平整施工。

在混凝土初凝后,“小智2号”通过巡航技术以及智能摆臂算法对地面进行提浆收面施工,“小智3号”则在混凝土终凝前对地面进行抹光。

“这几款机器人可代替工人施工进行大面积持续作业,避免因高温工人无法进场施工影响工期等不利情况发生。同时智能施工机器人在施工过后混凝土表面成型效果比人为作业更精确,一台施工机器人可代替多个工人同时施工,同样的施工时间下作业面比人工更广,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收益等优点。”项目技术主管胥秘告诉记者。

工地上的“黑科技”远不止机器人

首批建筑机器人的首次“上岗”也引来了不少工友围观讨论。现场一名混凝土工人告诉记者:“我在工地干活快二十年了,第一次看见建筑机器人,一辆机器可以顶替我们好几个工人的作业量,不仅施工效率比我们快,而且混凝土打出来的表面也比人工施工的更美观。”

胥秘告诉记者,该项目三标段为智能建造实施区域,从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开展智能建造技术应用,以智能机器人多机应用和较全面物联网检测系统作为本项目智能建造实施特色。

“项目智能建造应用主要包含五部分,一是基于BIM探索建立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标准数据信息模型,打通从设计到施工到运维信息数据的传递;二是建立信息决策项目管控平台,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业务管理,并基于智能算法实现对工程数据信息的分析、预警和辅助决策;三是建立泛感知的工程要素物联信息检测系统,获取现场数据化信息;四是应用建造机器人,实现少人化施工,提高施工环境效益、施工质量和效率;五是基于五冶智能运维系统,建立针对小区的智慧运维方案。”他表示。

按照工期节点安排,首批混凝土类机器人6月26日进场施工,室内喷涂机器人、室内打磨机器人、ALC条板安装机器人、智能施工电梯等智能硬件设施预计9月份进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王楠楠 邓金云 记者 袁弘 编辑 刘永豪 实习编辑 王淇 图片据受访单位

最新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