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纪初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砥砺前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厚度,展现出引人瞩目的新气象
文学实践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儿童文学繁荣发展的金矿;以传统文化打底、富有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的童书,深受少年儿童的欢迎,是“国潮”花海中芬芳四溢的一枝
(相关资料图)
中国儿童文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立足中国经验的书写,要能烛照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只有拥有宏阔的视野格局,才能从高原走向高峰,才能在文学领域更好地开疆拓土,抵达新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文学是时代的缩影,儿童文学也不例外。儿童文学既有文学的普遍性,更有独特的儿童性。新时代新征程呼唤着文学新的创造,也呼唤着儿童文学新的创造。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纪初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砥砺前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厚度,展现出引人瞩目的新气象。
面向时代生活,内容题材面貌一新
新时代儿童文学的新气象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
主题创作出版丰富多彩、昂扬向上。聚焦当代生活和时代新风的写作,使主题性、文学性和儿童性有了更好的交融,儿童文学题材更加丰富和广博。儿童文学主题创作和主题出版,主要在传承红色基因和讴歌新时代两个维度展开。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徐鲁的《远山灯火》以一代代共产党员的接续奋斗呈现党的发展历程,把目光对准革命先驱的奉献与牺牲,引导当代儿童铭记珍贵的红色历史。在聚焦时代变革、谱写时代新曲方面,阮梅的《一个女孩朝前走》书写时代楷模的成长历程;曾平标、廖子馨的《中国的孩子》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变化;舒辉波的《逐光的孩子》是对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图景的刻写;杨志军的《三江源的扎西德勒》向少年儿童生动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些都是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在儿童文学中的深刻投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儿童文学书写中实现了创新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儿童文学体裁与传统文化内容的巧妙结合成为一大亮点。以之前儿童文学鲜有涉猎的非遗题材为例,彭学军的《建座瓷窑送给你》、李秋沅的《天青》都书写中国瓷,讲述陶瓷文化熏陶下的童年成长故事;薛涛的《桦皮船》聚焦桦皮船制作技艺,将儿童成长、民族融合与时代发展的主题熔于一炉;冯与蓝的《墨童》关注中国书法艺术,带领孩子触摸传统文化根脉、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作为儿童文学一个非常重要的门类,童话也在传统文化题材方面作出有益探索。萧袤的“山海经童话”系列为孩子建构中国古典神话的“大宇宙”;汤素兰的《南村传奇》以民间传说为蓝本发挥想象,带领孩子一窥传说的神秘与魅力。文学实践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儿童文学繁荣发展的金矿;以传统文化打底、富有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的童书,深受少年儿童的欢迎,是“国潮”花海中芬芳四溢的一枝。
“国之重器”星光闪耀,儿童文学奔赴星辰大海。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科技水平快速提升,托举起一批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国之重器。叶梅的《北斗牵着我的手》给孩子讲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一重大科技成就,同时启发小读者自觉关注身边的科技;李明的《少年聂海胜》以航天英雄的真实故事展现一个普通少年的成长与奋斗;于潇湉的《深蓝色的七千米》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为主题,用文学与科学之美激发孩子对海洋的探索欲;赵菱的《乘风破浪的男孩》以一群少年的成长,折射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光辉历程。《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描绘群星灿烂的中国科学家群体,起到弘扬正能量、塑造积极人生观的作用。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的儿童文学也应自觉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融入创作,关注国之大者,仰望科技星光,自信地迈向未来。
军旅文学跨界试水,为儿童文学注入阳刚之气。军旅文学关注军旅生活,自带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光芒,其底色是阳刚雄浑的。继一大批著名作家跨界为少年儿童创作之后,军旅文学跨界“少儿出版”也成为一种文学新现象。一大批成熟的、从部队成长起来的军旅作家,将亲身经历的军队生活鲜活地呈现给孩子,让少年儿童感受信仰的力量、生命的韧性、选择的勇毅。裘山山的《雪山上的达娃》《游过月亮河》,用绵密的笔法、扎实的文学功底谱写人民军队大爱如山、军民鱼水情的颂歌;徐贵祥的《琴声飞过旷野》勾勒革命历史时期的人物群像,反映战争年代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曾有情的《金珠玛米小扎西》通过孤儿小扎西在哨所里的成长经历,书写青藏高原戍边战士的生活。军事题材向来是爱国主义文学的沃土,在军旅文学与儿童文学的互动中,儿童文学书写的境界和格局得到进一步提升。
凝聚多方力量,共塑创作出版新格局
新时代儿童文学主题更鲜明、题材更丰富、类型更多元、艺术更精湛,呈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深入理解中国儿童文学在新时代的巨大变化,总结提炼其经验与启示,能够更好地助推儿童文学向高峰迈进。
守住文学根脉,牢牢扎根生活。只有真正沉淀下去,关注社会,体悟生活,才能获得文学创作的不竭动力,才能把作品写得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50后作家刘海栖将其童年的“山水沟街”作为文学地标,一口气写出《有鸽子的夏天》《街上的马》《游泳》《乒乓响亮》等作品,以特定时代的童年成长写出了超越时代的童年精神。青年作家李姗姗为创作《器成千年》,在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扎根两年,扎的是历史的根、文化的根,写出来的作品自然味道就不一样。
紧贴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将当今时代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融入儿童文学,让少年儿童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革,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我的国家公园”丛书植根新时代生态文明火热实践,以第一批中国国家公园为窗口,向广大青少年讲述国家公园建设的精彩故事,实现主题性创作的创新性表达,生动传达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内涵和重要意义。
凝聚多方力量,用心打造精品。儿童文学是一项需要汇聚资源、合力推进的事业。如今,创作不再是作者的“单人奋战”,专家学者、出版编辑深度参与创作出版全流程。理论评论更受重视,专业研讨越来越多,不少创作者主动将批评前置,虚心接纳专家意见,精心打磨作品。出版编辑的素养也有了总体提升,能够深度策划、介入选题,为精品力作的打造添砖加瓦,为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练就世界眼光,瞩目文学高峰。立足中国经验、书写中国故事,要有世界性的眼光,要有朝向经典的决心和气度。现在,国际国内各类书展蓬勃开展,中国作家和外国作家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中国儿童文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立足中国经验的书写,要能烛照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只有拥有宏阔的视野格局,才能从高原走向高峰,才能在文学领域更好地开疆拓土,抵达新的高度。
展望未来,期待儿童文学创作者能够写得慢一点、深一点,打磨得精一点、细一点,将对主题的深度挖掘与对艺术的高度追求结合得更紧密一点,让作品深入少年儿童内心,成就经典传世之作。
(作者:海飞,系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原社长)
来源:人民日报